从左至右:智齿科技COO彭伟、CEO徐懿、CSO龙中武、CTO吴立楠
耀途资本按:2017年下半年,经由智齿科技内部同事介绍,杨光结识了智齿科技创始人徐懿。
在线客服将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刚需,秉持着这样的认知,耀途资本创始团队在智能客服发展早期的2014年就调研过市场上一圈公司,但方兴未艾的领域直到2017年才由于NLP、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齿科技也从名不见经传步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
在见过徐懿等几位智齿的管理团队后,耀途很快梳理了行业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推进了智齿的投资流程。2018年2月云启资本和耀途资本等机构投资了智齿科技的B+轮。
两年过去了,智齿科技的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绝对的行业头部企业,并随着产品线的扩充还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近期,经耀途资本引荐,智齿科技在上海市杨浦区设立了华东业务总部,准备更进一步挖掘华东市场。
创业九死一生,在闯过多重“死”关后,越来越宽广的生路自徐懿、吴立楠、彭伟、龙中武等人脚下铺成开来,耀途也将会是智齿科技坚定的同行者之一。
作者丨苏舒
“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途径之一。”徐懿一直以来都认定这个道理。
大学时期的徐懿,就开始了创业试水,尽管毕业后加入了锐捷网络做3年的产品经理,但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的创业梦想,时不时的提醒着他,创业,才是自己最终的目标。
2013年,徐懿发现自己所在公司的企服产品实现了每年翻一番的增长,加之看好企业服务的赛道,徐懿毫不犹豫地拉上工作时结识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智齿科技。
“以前把创业想的很轻松,正在做起来,才知道其中的难处。但创业八年,即使再难,整个创始团队都没有想过放弃。”徐懿没有放弃过创业,智齿科技也没有按下过停止键。成立八年的智齿科技,在今年4月份,拿到了2.1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智齿科技的起步,是在北京西五环外一间民房里,4个年轻人4台电脑,让创业的种子在这里发芽开花。
徐懿、彭伟、龙中武都是在锐捷网络结识的,创业的想法一拍即合,从锐捷出来后,彭伟拉上了自己的高中同学吴立楠,智齿科技“四君子”战队组建完毕。
在徐懿看来,找到一个靠谱的创始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一个公司的创始团队不能是一直飘在空中不干事的,幸运的是,我找到一群干实事的创业伙伴,一个靠谱的创业团队。”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创始团队就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以后如果团队出现意见分歧,在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由一个人站出来做选择,避免团队的内部矛盾。这个规矩一直贯穿着智齿发展至今,尽管发生过多次意见分歧的时候,但是这群年轻人最后都能一团和气的解决问题。
创业一开始,4个都没有创业经历的年轻人并没有过多的在意职称的划分,除了技术出身的吴立楠作为CTO外,其他三个人几乎是扮演了各种角色,后来慢慢地随着业务拓展,徐懿的管理能力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了意见分歧的决策者,担任公司CEO的职位。
无论是徐懿还是吴立楠亦或是创始团队其他两个人,他们最为看好的是团队的学习能力,公司发展至今,整个创始团队都处于持续学习的状态,新的领域、新的方向、新的内容在四个年轻人面前,再新再难几乎没有啃不下的新事物。
2013年企服领域的创业公司都还是刚刚起步,市场还有待挖掘。当时的徐懿十分看好企业服务的赛道,尽管看准了企业服务的方向,但对于智齿该走哪条路线,徐懿表示,“当时想过做舆情系统、企业内部的搜索系统,而现在这条智能云客服的路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我们可以说是SaaS赛道中第一家做出聊天客服机器人的公司。”徐懿说到。最初的聊天客服机器人是来源于吴立楠在2012年自己研发的个人聊天机器人。
尽管有了最初的产品模型,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这段时间,对于吴立楠来说是最为艰难的。当时的公司团队就只有吴立楠一个工程师,因此完善产品的重担也落到了吴立楠一个人头上。
智齿科技CTO吴立楠
吴立楠回忆道,当时带着最初的模型和其他三个人的要求,回家写了两周的程序后,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投影到电视上,让其他三人试用。
那段时间,在那间民房里,时不时传来三个人轮流评判的评语,甚至于在吴立楠回家的路上,这些批评的声音还时不时的从电话里传来。“当然他们对事不对人”这段经历几乎成了吴立楠噩梦般的存在,但好在经过几轮的修改,直到客户的数据接进来不断优化后,智齿科技第一代聊天客服机器人诞生了。
“回头来看,当时我们把最难的算法部分搭建完毕,这也使得我们区别于同类公司,在此后的定位上使我们更加清晰。”吴立楠表示,产品迭代的过程好比挖井,我们一开始打下来好的基础,然后随着客户的需求,一直往深处挖。
从文本客服机器人到在线客服机器人,到呼叫中心,甚至于后来的工单,这条产品逐渐演进的线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逐渐清晰起来。
真格基金的第一笔投资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给智齿带来生的希望。
刚刚实现第一款落地产品的智齿,在三个月内就拿下了4个客户。但好景不长,此后的9个月时间里,一个成交的客户都没有。“那个时候是第一次感受到创业的艰难,活下来,成为当时智齿的目标。”徐懿表示,当时整个创始团队都主动放弃基本工资,“我们都不想放弃。”
元旦之后,到了签合同的最后一步,机缘巧合之下,真格基金和徐懿一拍即合,相遇的第二天,真格就邀请了徐懿一行人谈合作的细节问题,当场就签下了合作协议。一场种子轮的融资,历经了七个多月,拿到融资的智齿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在融资的这7个多月中,也是创始团队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当时的智齿无法承担起专业的法务团队费用,徐懿四人几乎从零开始学习合同条例的相关问题。“刚开始接触资方的时候,徐懿花了一个晚上看了一本讲企业融资的书,第二天就做成了PPT和我们剩余三人分享,所以在拿到合作协议后,我们四个人几乎全身心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吴立楠回忆到,“其实这件事情也充分说明了徐懿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方向感,这也是后来他作为公司CEO做的决策我们都赞同的原因之一。”
2016年对于智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当时账上的钱只能够撑6到7个多月,同时,由于当时行业普遍处于估值过高的状态,融资情况并不乐观。”徐懿表示,当时几乎每周都会和资方碰面,一年下来碰了近百家机构,但都没有成功融到资。“我当时就去找了真格基金和我们A轮资方IDG,希望他们能救智齿一轮。”
IDG投资人牛奎光直接告诉徐懿说:“徐懿,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你放开手去融资,实在是融不到的时候我们救智齿的。”真格基金的态度和IDG一样,这让徐懿十分触动,看到资方对智齿的认可,更鼓舞了徐懿坚持下去的心。
两周后,智齿B轮融投资机构出现了。“尽管每段融资经历都有波折,但是好在还是不断有资方给我们支持,也看好我们的发展。”徐懿感慨。
成立八年的智齿,到目前为止一共拿到了5轮融资,在每一轮融资之后,对于智齿来说,都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徐懿自嘲说到:“每一次真正拿到融资资金后,我才会稍稍松一口气。”
但真正让徐懿放下心来,还是在看到公司盈利之后,徐懿表示,智齿的销售额80%都来源于SaaS,而现在每个月都可以达到近千万的销售额,而且近5个月都处于盈利状态。“我们现在的财务状况都很好,并且我们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一个大的跨越式增长。”
关于未来,徐懿和创始团队一致认为,在公司全场景的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上,是他们还要继续深耕的点,“我认为我们这款产品做得还不够透彻,不够好,未来公司的业务方向主要是将这款产品应用到各个细分的垂直领域中去。”